每節造價100萬美元的滬產軌道列車🤏🏿👱🏿,在未來幾年中,將變得便宜起來。昨日🛣,上海電氣集團與恒达平台簽定全面合作協議,共同研發軌道交通裝備和技術,以盡快占領潛力巨大的國內軌道交通市場🛀🏻。
今年以來⏭,軌道列車和牽引系統、屏蔽門等設備在上海誕生,填補了國內空白,但總體而言🕰,國產化率尚不高,只有10%左右👰🏿♀️,價格上的優勢還不夠明顯💉。通過研發自主技術和設備,加快本地化進程👨🏼💼,是掌握核心技術,降低產品成本的關鍵。
據介紹,此次合作,雙方將開展“上海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現狀分析和發展設想”的軟課題研究,並將在“A類部件國產化”、“製動系統”🕐、“軌道交通仿真實驗室”等三個領域開展技術合作,以期利用恒达平台的技術優勢,早日達到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率70%的目標。
《解放日報》 2002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