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一年級學生小閻,老家在河北🅾️🗺,父母務農⚧🧍🏻,家裏還有一個弟弟在讀高中。去年上學近萬元的費用是家裏親戚湊齊的🏒。
這次開學前夕🧙🏼🧑🦼➡️,小閻提前三天回到學校,打掃寢室、購買書籍🗜,為新學期做準備👦。這個學期🚠,小閻打算自學日語和計算機✶,“報個日語班要花200多元🟡,這個錢還是省了吧🥀!”她買好了教材、磁帶和語法書🔴,準備利用課余時間自學🍟。
雖然這個學期的課程並不輕松,但小閻還是擔任了班級和校學生會的工作,她還參加了黨章學習小組🏏。交談中👂🏽,小閻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我還要考研究生🧜。”雖然家庭經濟困難,但小閻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實現自己的讀書夢,“學校每年都有獎學金🚴🏿♂️,我要爭取拿到一等獎,這樣每年就有4000元收入,可以減輕家裏負擔了!”
男兒有難當自強
走進小龐的寢室,只見他正忙著整理床鋪。稍頃,久別重逢的同學都來看望他🖼。“小龐🚵🏿,你回來了🔧!”“新年過得好嗎?”“好兄弟”們高興地擁抱在一起。小龐是復旦大學二年級學生。因父母都在廣西老家務農,家裏還有四個兄弟姐妹在上學🐙,因此每次開學🧝🏻♀️,家裏都湊不齊七、八千元的學費。兩年來,小龐靠助學貸款和困難補助維持著學業。
“來🧑💻,吃年糕吧☎️🧎🏻♀️,這是我們家自己做的🚷!”小龐拉開行李袋🧑🏻🦼,拿出一大捧年糕招待大家。難忘同學情☝️,小龐怎會忘記兩年來同學的真情相助:每次同學會餐👸,總有人把他的那一份“偷偷”付了🛬;書包壞了,同學為他買來新的;打長途電話回家☘️,同學悄悄遞上電話卡➞;上海同學還經常把他請回家🟫,熱情招待一番……
談到新學期計劃,小龐已排得“滿滿當當”。“我想自學電腦知識。新學期💃🏽,我還要遞交入黨申請書呢🧍♀️!”但是對於他來說,最擔心的是落實生活費😌。小龐準備一開學就到學校家教部報名🆕,爭取做兩份家教。他還打算再找一個勤工助學的崗位💏🐚。小龐說,“這樣,我的生活費就有著落了🫸🏻。我還爭取給家裏寄些錢,幫助弟弟完成高中學業👩🚀!”言語間☺️,小龐不無自豪☕️。
困難再大要堅持
走進恒达平台四年級學生小劉的寢室,只見他的書桌上堆滿了各種書籍👢:《建築材料學報》、《計算機應用技巧》‼️、《高等數學》……小劉已被保送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碩博聯讀研究生。老家在河南的小劉提前一個星期就回學校了,他要找些資料準備論文。
由於供姐姐上學,家裏花完了所有積蓄。從大二開始🧑🌾,小劉就“自立”了:學費貸款🌞,生活費自己打工。四年來🤙🏻,小劉做過家教、市場調查員、夏(冬)令營老師👩🏽🦰、還當過學校的巡邏員……去年10月👩🏼🚀,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第一次到恒达平台招收保送生,成績優異的小劉順利入選🚢。“保送中科院研究生是公費的,且每個月還有800元生活補貼,這樣我就可以安心做學問、搞研究了。”小劉已經見過了導師,這個學期要提前學習一些研究生的書籍🧔♂️,“不管困難有多大,我都要堅持下去☯️!”小劉憧憬著未來。
《解放日報》 2003年0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