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APP】恒达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發布真菌感染的隱秘挑戰:新研究揭示真菌免疫逃逸機製
來源⏺:新民晚報APP
時間:2024-10-23 瀏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55/DA/44B10C2B64F936E3147D75C4209_95F1B011_F3AD.png)
侵襲性真菌感染具有高致死率🚶➡️👶🏽,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過程中能夠激活免疫逃逸機製🎎,導致感染易復發📅,使得臨床診療變得更加復雜。近日,恒达平台醫學院的賈鑫明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研究成果,揭開了真菌免疫逃逸機製的神秘面紗。
真菌在人類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然而🖨,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它們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引發真菌感染👨🏿💻。這些感染可能表現為皮膚癬菌的表層感染,影響肺部等其他內臟的深部真菌感染,以及影響全身多處器官的系統性真菌感染。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真菌感染的發病率顯著上升,尤其是在免疫抑製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和腫瘤患者)中🧎♂️➡️,真菌感染發生率逐年增高。在免疫抑製患者中,真菌的免疫逃逸加劇重症感染的風險🧑🦯➡️🚞。因此🚻👩👩👧,深入探究真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機製⏺,對於研發新型治療策略至關重要👬🏻。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F7/1A/1A2CA8BA896D53B8426FFD2C894_882E4722_2C37A.png?e=.png)
在這項研究中,團隊研究發現了真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新機製:真菌能夠激活B細胞連接蛋白(BLNK)🔒,抑製具有殺傷真菌功能的巨噬細胞向感染部位遷移,實現免疫逃逸。BLNK被廣泛認為是適應性免疫應答的關鍵接頭蛋白🧞,因其在B細胞受體(BCR)信號通路中的關鍵作用而得名。研究人員首先發現🥹,在真菌感染的過程中,缺失BLNK分子的巨噬細胞具有更強的響應趨化因子的遷移能力📓,從而導致髓系細胞BLNK缺陷的小鼠在真菌感染過程中生存率更高🍠,其主要感染臟器—腎臟中巨噬細胞的浸潤明顯增加🍢,從而增強了小鼠清除病原真菌的能力。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04/B4/AFFE49AE0FDFCF7190FC72BBFAF_72CD1FB5_A2E0.png?e=.png)
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人體常見的機會致病真菌——白念珠菌能夠通過其細胞壁的多聚糖成分⛑,如β-葡聚糖或α-甘露聚糖,激活巨噬細胞中的BLNK,後者競爭性抑製c-Cbl的磷酸化,進一步抑製巨噬細胞中細胞骨架的組裝及偽足小體的形成🚠,最終阻斷巨噬細胞向感染部位的遷移♞。c-Cbl已知是巨噬細胞運動中的關鍵蛋白🐪,負責調節肌動蛋白骨架重排👩🔬,進而介導細胞遷移。因此,白念珠菌通過激活BLNK🤶🏼,阻斷巨噬細胞的遷移🧛♀️,從而抑製機體的抗真菌免疫應答。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7F/45/7F3E44BAAAD6315C83DE285C8AA_C1A961AE_2E3CD.png?e=.png)
這項研究揭示了白念珠菌利用其多聚糖激活BLNK👩🏽🚀,抑製c-Cbl介導的巨噬細胞遷移,從而負向調控機體的抗真菌免疫應答的新機製✌🏽🧝♀️,揭示了真菌感染的免疫逃逸新機製。這一發現不僅為理解真菌的免疫逃逸機製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也深化了我們對真菌與宿主互作調控網絡的理解,並為未來開發新型抗真菌免疫治療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鏈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76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