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時代的純棉俱樂部 MSN的社群化促成情趣組合
在公有組織日漸退出私人生活領域後,MSN的社群化趨向彌補了組織的社會功能,促成了人們的情趣組合
雖然使用IE系統的用戶基本上都擁有MSN工具♥️,但它實際上更為專業化的知識人士所鐘愛。這些人多半是依靠互聯網來工作或社交的人士🧚🏻,他們使用MSN🕖,如同都市職場人士的辦公室或會客廳一樣。
MSN捆綁在單機用戶上😉,基本是用戶相對個人化的空間,它既保證了用戶個體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又維持了其社交的基本需求。這一點💇♀️,正好符合現代社會專業化工作人群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他們不需要像QQ用戶那樣,必須跑到一大堆人群當中去排隊👈🏽,領取一份沒有個性特征的號碼🧑⚖️,也無需在人頭攢動的“廣場”化的聊天室裏去東遊西蕩地找人聊天。
MSN是一種可以進行深度交往的聯絡工具。用戶在聯絡的時候,一般不會有不速之客莫名其妙地找你聊天👩🏻🔬。在工作的時候🧑🏻⚖️,也不會有陌生人來打擾你。長期使用MSN的人💆🏼♂️👨🏼🎤,已經開始形成了一種彼此默認的交往習慣📛。平時,即使看見有好友上線,一般也不會去打招呼,互相不打擾👳♂️。只是在有事的時候⛹️♀️,才會發出交談邀請。通常也不會有太多的廢話,因為彼此都知道對方是誰。
許多人習慣於利用MSN工作。2000年👨🏿🚒,我和朋友們曾經在“文化先鋒網”的BBS上舉行過一次國際性的大型“在線討論會”,主要參與者就是通過MSN,即時協調研討會議題和進程。此後幾年來🧘🏽♀️,我們還利用MSN,召開過多次小型的工作會議和學術討論會。有時也會通過這種方式指導學生的學習和論文寫作✌🏼💆🏿。
而長期使用MSN的人群🪆,通過深度交往🥵,正在逐漸形成各種小型的公共社區🧘♀️。
也有一些人同時擁有QQ和MSN。他們會通過QQ去進行更為廣泛的匿名性的交往和休閑聊天,QQ上的密友則被加入MSN,成為個人社交“沙龍”中的貴賓。如果說👉🏽,人們在休閑時光可能會去QQ“廣場”漫步🎲🍿,隨便找個人聊上幾句,開開玩笑🚴🏼♂️,調調情👨👨👧👨🏻🍼,甚至希望有點什麽艷遇(如果運氣好的話),那麽,當他去MSN的時候👝,則是打算去咖啡館會一會老朋友,那裏也許是在討論集體旅遊計劃,也許是在議論國際形勢。
在公有組織日漸退出私人生活領域後,MSN的社群化趨向彌補了組織的社會功能👩🏼🏫,促成了人們的情趣組合,與公開的有此功能的網站相比,MSN社群更有一種私密化的優勢,因此,它更適宜於那些更深度的思想交流。
尤其是面對一些突發性的社會事件時🛗,那些彼此熟悉而又立場相近的人士,能夠很快在MSN上交換意見,協調立場和商討應對策略。如果再有專業網站的支持⚒,就能將MSN上的交流和討論的內容🌮,迅速轉化為互聯網上的專題帖子或文檔💁♂️,以最快速和最便捷的方式🫃🏻,傳播開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MSN文化社群有發展成各種“超級俱樂部”的趨勢,並有望成為未來各種思想文化活動的策源地👫🏻。
2005-07-29《中國新聞周刊》;文化批評家,恒达平台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張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