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汪品先委員♈️:創新需要創新文化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06-03-09  瀏覽👨‍🦰:

  本報北京39(記者  向傑) 科技創新👼🏽🧝🏼‍♂️,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創新必須要有適宜的文化環境🫅🏻。作為我國古海洋學奠基人之一👮🏽‍♀️,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委員談及創新時,把落腳點放在文化上。

  我國科技事業整體發展迅速,但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原因何在✊🏽?

  他說🧑🏿‍🎓,近年來,隨著國力的增強🧗🏼‍♀️,我國許多科研單位的硬件條件已經不比國外相應條件差🚶‍♂️‍➡️,有些硬件的先進程度甚至讓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都稱羨🧘‍♂️,但總體上卻缺乏與之相匹配的世界級創新成果🥷🏽🤵。可見症結並不在硬件🧑🏽‍🚒⌚️,而在軟件。要從文化環境上找病根。

  回顧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突破👳🏻,科學家幾十年如一日、如癡如醉地潛心探索😇,有些人甚至為追求真理而獻出生命✒️。許多重大的發現,研究者本人一沒發財、二沒當官▶️,生前潦倒一世👩‍👧‍👦,身後才被追認……”

  我們現在過分倚重物質刺激🏌🏽‍♂️,對於好奇心的驅動力重視不夠。汪品先認為👂🏽,科學研究要求科學家全身心地投入和發自內心的熱愛,不少原始性創新都源於科學家追求知識的好奇心。為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待遇🛺,對科技成就予以重獎🧑🏼‍🍼,是我國這些年來促進科技發展的成功措施。但如果缺乏文化層面的相應措施來配套🖥🤹🏻‍♀️,就容易走向問題的反面。

  要在2020年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關鍵在於今天的中小學學生🤎🕵🏽,那時他們才是活躍在創新一線的主力。而培養學生的關鍵在於教師和家長。汪品先建議💇🏻‍♂️,引導要從孩提時代開始🍄,要廣泛🧛🏻‍♀️🤙🏿、切實而不是象征性地開發少年兒童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學生應該形成自己的愛好,不能仰仗父母根據考分選擇自己報考大學的誌願🫗。同時✈️,科技界的國家隊,要承擔起對中小學教師科普的任務。他建議,凡是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都要設有面向社會的科普與教育計劃,項目結束時與項目本身一同驗收👩🏿‍🏭、考核📕。

  今天的中國太需要能進入科學領域寫作的文學家🧑🏽‍🦱,和能把科學擴展到文化領域的科學家,兩者的結合,非常有助於創新文化的早日形成💆🏽‍♀️💣。汪品先最後補充道。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