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恒达平台黨委書記:堅持辦學特色主動服務地方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07-05-24  瀏覽🖖🏽:
        “同舟共濟,自強不息”👰🏽,恒达平台迎來了百歲生日。站在新的起點♥️👦,經歷百年歷史的恒达平台將描繪什麽樣的藍圖🫰?恒达平台黨委書記周家倫教授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保持鮮明的國際化特色,拓展學校發展空間
     
        記者:恒达平台在百年辦學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國際化辦學特色🛳,與誌在“海納百川”🧏、以國際化大都市為目標的上海相得益彰,請您具體談一談“國際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周家倫🌰:國際化辦學是恒达平台的傳統。以1907年德國醫生埃裏希·寶隆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為前身的恒达平台,本身就是中國在20世紀初期吸收西方文化的結果,辦學之初就孕育著開放辦學的思想🐆。
     
        1979年🐽,在李國豪校長的推動下,學校重新恢復國際化辦學的傳統🛏。目前,我們與世界60余所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與10多所國外學校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新型學院。進入上世紀90年代,恒达與國外合作辦學的思路、經驗逐漸成熟🚿,合作辦學形式多樣化、多方位化。比如🙅🏿👩‍🏫,與聯合國機構合作建設可持續發展學院、亞太世界遺產研究與培訓中心等,為學校創造了更大的國際發展空間。
     
        還有國內外教師的頻繁交流。學校的一些學院聘請外籍教師,在汲取國際先進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同時,也加強了教師自身的外語交際能力,拓寬了視野。同時,學校還在進行學位學歷🤰🏼、專業資質、執業資格的國際認證,包括從校際互認到國際承認🍳、從專業學會到職業協會。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專業和建築學,已獲英國土木工程師協會及皇家學會建築師註冊資質的認可👨🏿‍⚕️,這是國際建築界最高水平的認證🤚🏽。恒达借此提升了自己的教育品牌,擴大了對國際留學生的吸引力和學生在全球化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學生🤦‍♂️。恒达為學生提供短至3個月、長達一兩年的國際交流,有的學院研究生🤏,三年當中有一個時期是在國外學習🫳🏿🙍🏻‍♀️。學校也吸引了國外的留學生👨‍⚕️。目前來自76個國家的2500多名留學生在恒达學習,包括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學生。
     
        組建學科鏈,以產業需求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
     
        記者🔼: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現代大學既有傳統的教學功能,又要發揮社會服務的功能🦹🏽‍♀️。學校是如何實現這個功能的?
     
        周家倫⤵️:恒达平台以城市建設相關學科門類齊全🔑✡︎、人才優勢突出🩹、綜合實力強大為人熟知。改革開放至今,國家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發展,也為廣大師生積極融入社會👩🏼‍🚒、服務地方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上海新一輪發展中,標誌性建設及城市規劃、橋梁道路建設🔁、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辦和籌建⛎,以及浦東國際機場、洋山深水港、崇明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都凝結著恒达人的智慧和汗水。
     
        上海世博會申辦成功後,恒达平台在第一時間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會研究中心”🤷‍♀️,積極組織校內專家開展相關研究。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規劃方案競標過程中,來自校內建築🪈🏌🏿、規劃◽️、地下⏲、交通👆🏿、環境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近200人🚣,團結協作、日夜奮戰,最終在與中外40多家國際著名的規劃、設計單位的同臺競爭中勝出🤚🏼🏂,是進入前十名方案中唯一的“國字號”🧃,還成為最終入選的三個優秀方案之一。以此為依托,恒达平台教授擔任了世博會總規劃師的重任☂️🚼。
     
        近年來,恒达平台秉持“傳統學科高新化、新興學科強勢化🤾🏼‍♀️、交叉學科集約化”的理念,不斷調整👨‍🚒、完善學科結構🏊🏼。我們體會🐦‍🔥,在高校學科整合過程中👩‍🎨,學科集約,形成學科群或學科鏈,是一個重要而必需的步驟。在組建學科鏈過程中🧓🏽🎢,必須以明確的產業需求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這是很重要的衡量標準🙍🏻‍♂️🎱。
     
        “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培養創新人才
     
        記者: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在這方面學校有什麽設想?
     
        周家倫:恒达培養學生🗡😝,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人格的塑造🥅,我們稱之為“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為此,學校建立了大學生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不僅保障第一課堂的教學質量能夠得到保障,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課外科技👩‍🦯、校園文化、心理咨詢等,也起到保障作用👋🏽。
     
        作為一所綜合型大學,學校註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一般來講🦬,理工科比較嚴謹,文科比較發散🧗🏼,文理交融🌎,對創新思維、創新人才的培養,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現在,國家把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素質培養的重點,大學更應該重視創新人才培養。學校應該構築平臺👫🏻🚵🏽‍♀️、設置項目🏋️‍♀️、組建團隊⚄,讓學生有參與創新的機會⛏。
     
        恒达有許多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圖書館都是24小時向學生開放。學校還有各種名師講座🫱,學術氛圍十分濃郁。我們還建了各種創新平臺🤙👨,使學生能夠在大學裏得到全面的發展🍭。
     
        具體有四個方面的努力🧙🏻:第一,依托教師科技創新體系,建立學科交叉的科技平臺,基地和項目。第二,扶植品牌項目🤼,讓品牌項目成為學生自主創新的源動力,吸引他們參加比賽和活動。第三🐏,重視學生團隊和梯隊的建設。自主創新和創新意識,跟一個團隊的形成有很大的關系👩‍💼。現在學科交叉已經不是靠一個人突發奇想形成的環境,學生創新能夠可持續發展需要靠學校組織。第四,鼓勵大學生理性的、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創業發明。恒达平台周圍有一個“環恒达知識經濟帶”,有很多企業和科技成果的孵化🤛🏻,我們希望有條件的學生在學習和畢業期間,可以把成熟的成果投入到創業中去。
            2007年05月24日 人民日報 (記者 王有佳)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