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杜歡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體👨🏻‍🏭,構建人民城市環境治理新格局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2-01-27  瀏覽: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市的人民性,明確城市屬於人民、城市發展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近年來,上海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以共建為根本動力,以共治為重要方式,以共享為最終目的,自覺地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貫徹落實到上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各環節各方面,努力提升人民城市的治理能力🔬,彰顯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以最大效能為人民群眾服務和創造美好生活,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直接關系人民城市建設的成色。因此,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體,構建人民城市環境治理新格局也就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共治:從金字塔型治理到球型治理,體現人民城市的“參與性”

金字塔型結構是人類社會長期以來最基本的治理結構🧏🏿‍♀️,因其簡單、高效和穩定的特點,在以往的城市治理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自底向上傳遞信息🧉😈、自頂向下傳遞命令並執行的金字塔型結構無法真正與人民的需求產生互動響應📌,更無法有效解決人人參與社會治理的問題。隨著以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信息技術帶來的社會變革𓀜,推動人類社會的中心化🦐、層級型金字塔型治理向去中心化、整體型球型治理轉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從金字塔型治理到球型治理的轉變♧,也充分體現了人民城市的“參與性”。

在球型治理結構中,人民既是城市環境治理的主體也是環境治理的對象,人民可以提出訴求,參與決策、執行、管理👨🏼‍🏫、監督,從而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作為環境治理的關鍵一環,推動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同樣需要“破圈”。這是因為,人人都是垃圾的產生者🤐,人人都是垃圾的受害者,人人也都是垃圾的處理者,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需要人民的參與🦹🏻‍♂️,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也是為了人民共享宜居的生態環境。上海市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兩年多來,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投放率均超過95%𓀓,垃圾分類成效顯著,已逐漸成為上海市民的“肌肉記憶”🚇,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考核中排名第一🧠。

共建:從虹吸效應到輻射效應,體現人民城市的“延展性”

從歷史發展和人們的行為方式來看,產業和人口向大都市集中是必然趨勢。在城市發展初期🔹,靠積聚周邊的生產要素發展,占據城市發展和建設的利好高地,以產業發展為主🚁,從其他地區吸引人才、投資、人口、信息等優質資源形成虹吸效應,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當城市發展到後期🤫,中心大城市對周邊地區應該更多發揮輻射效應。“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對上海這樣一個高密度、大體量的城市來說👨🏽‍🏫,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動環境治理現代化勢在必行👩‍🚒。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的指示要求,上海持續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上下更大功夫,從督促市民嚴格遵循法律法規、利用多種現代化手段等多個側面進行探索。如運用“數據戰術”,實現“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探索“黨建引領+街長製+網格化”全周期管理模式🌡,構建街區“1+2+X”城市綜合管理服務體系,把精細化管理標準和責任落實到“最後一米”“最後一人”等🀄️。

共享:從單一靜態訴求到多元動態需求,體現人民城市的“柔韌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需求來看,單一靜態的“物質文化需要”變為多元動態的“美好生活需要”,需求的範圍更廣、層次更高🧑🏿‍🚒。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為引領👅,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著力增加高品質生態空間,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生態環境,推動城市環境治理現代化。比如,楊浦濱江作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發地✧,把“讓人民生活更幸福”作為城區建設與治理的方向,推動舊區改造等惠民工程,解決群眾最迫切的“老🐠、小🙆‍♀️、舊、遠”難題👔。相關調查顯示💃🏿,楊浦濱江居民幸福度高達98%,對生活“秀帶”的滿意度高達96%。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蝶變新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城市建設與治理領域的最新實踐成果,也是新時代深入推進人民城市建設📢🤦🏿‍♀️、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有益樣本。

(作者杜歡政 聶雨晴 陸莎 單位📖: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恒达平台)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43684&sid=67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