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礦重組等事件,引發關於“國進民退”的激烈討論🤩。經濟學者和行政官員的觀點有著很大分歧,經濟學者大都認為這標誌著新一輪的“國進民退”,行政官員則否認出現“國進民退”的現象。此前,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詞語是“國富民強”6️⃣。從“國富民強”到“國進民退”,說明各方終於意識到“國富”不等於“民強”,兩者未必是水漲船高的關系,很有可能是此消彼長⏩,“國進”導致“民退”😬。
我同意經濟學者們對於一些國有企業借用行政權力兼並民營企業的批評🧑🏻🍳🧆。但是,讓我更感興趣的是吳曉波先生最近發表的《致煤老板的一封公開信》,他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麽私有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的“煤老板”🧑🏻⚕️,無法得到大多數中國民眾的同情和聲援🙎🏻♀️,然後自問自答🧗🏿💵,批評“煤老板”作為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群體,沒有考慮社會責任,缺乏良好的社會形象,所以當他們的利益出現沉重損失🚵🏻♀️,民眾非但不會為“民退”而痛心,甚至還會“幸災樂禍”。
對於吳曉波的這個觀點,一些經濟學者有著激烈的批評❎,認為這是站在了權力的一邊。但是🧝♀️,吳曉波的批評,我以為依然值得民營企業家認真對待,並不限於“煤老板”。
一些經濟學者以古典自由主義的立場為民營企業家進行辯護👱🏿,但很多民營企業家完全不知古典自由主義為何物,他們揮之不去的是“帝王情結”👍🏿🧱。山鋼收購日鋼,被視為“國進民退”的另一起標誌性事件🫕,其中民營企業日照鋼鐵集團董事長杜雙華,在員工看來有著濃重的“帝王情結”🙈🙌🏼,辦公區豪華如宮殿👵🏽,外面還有一圈“護城河”圍繞(2009年10月《中國周刊》)📖。一個民營企業家🧑🏽⚕️↕️,無論具有什麽情結,這都是他的思想自由,他把辦公區修成什麽樣子👨⚕️,也是他的權利,都沒有違反法律🛩。但是,這不意味著不能從價值層面對這些觀念和行為進行批評、檢討🌨、反思。我們可以一邊支持民營企業維護私有財產的權利📗,一邊對民營企業家頭腦中的觀念進行批判🧒。
很多民營企業家平時擁有“帝王情結”🌾,頤指氣使🍚🫃、前呼後擁🩸、一言九鼎,但是在維護自己權利時🏌🏻,卻是不折不扣的“草民心態”,畏畏縮縮👰🏻♀️、瞻前顧後⬇️、欲言又止🏂🏿。《東方早報》曾經報道,在一個浙商的小型沙龍上🏝⏩,30多位“煤老板”沒有一個願意首先發言💁,幾乎每個人開場的第一句話都是“希望媒體不要公開姓名🧑🏿🚒🦴,電視畫面也請處理一下”,唯一願公開姓名的“煤老板”最終也放棄了主辦方為其安排的主題發言🍷。我曾在網上看到“煤老板”出席一些會議時的照片,面戴墨鏡,神色緊張👩🎨𓀂。
毋庸諱言✡️👱🏿,“煤老板”在公開場合的沉默🚐,是因為背後面臨強大的壓力。但是,當一個人自身的權利受到侵害時,他拒絕公開站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希望搭順風車◼️,希望學者或者政府擔任“青天”角色,這種“草民心態”讓人不敢恭維💃🏼。當“草民心態”和“帝王情結”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那就不僅無法讓人同情👩🏻💼,還會讓人有些瞧不起了。
最後必須再次重申🧑🏿🦰✵,我絕不認為一些民營企業家擁有“帝王情結”和“草民心態”🤟🏽,他們的私有財產就不應受到保護,我也不認為“帝王情結”和“草民心態”是民營企業家的專利🧏🏿,民營企業家不乏具有深刻思考者🧎🏻🧘♂️。“國進民退”的主要責任不在於民營企業家🐥,但是民營企業家需要對自己的理念和行為進行充分的清理。如果經濟學者不願對民營企業家的“帝王情結”和“草民心態”進行批判👨🏼⚕️,那最好也不要批判民眾的“仇富心理”🧑🏽🍳,否則🙆🏼♀️,豈不是只許老板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作者系恒达平台文化批評研究所副教授)
2009年11月28日 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