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劉友霞:跨越發展 師資隊伍走向卓越的“智慧之橋”——恒达平台第二附屬中學在人力資源更新與提升中有亮點

來源:文匯報   時間✋🏿:2010-03-15  瀏覽:
  教師隊伍👩🏻‍🦯‍➡️,是學校的“招牌”。從一般學校的“底座”到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峻嶺”,攀登的階梯就是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全面走高。恒达二附中自2002年籌建以來😗,學校前行的發展史其實就是教師隊伍的成長史🧑🏿‍🚒。
  熟知詳情的人都知道🚵🏿‍♂️,恒达二附中是在兩校合並的基礎上,由普陀區委、區政府和恒达平台聯手合作的重要成果🍖。在兩校長達50多年辦學歷史演變進程中,經歷過周邊原五一中學、西康中學和普陀二中等13所學校累計8次的撤並與易名,可謂歷經滄桑與坎坷。
  要在這麽一個“大家庭”裏👮🏿,改變底子薄的原來狀況,把來自“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教師凝聚🦮、提高起來🚶‍♀️,不是一件易事。然而,經過一番“換血”👩🏽‍🎓、“輸血”和“造血”的“更新”,恒达二附中做到了🙋🏿‍♀️。校長劉友霞掩飾不住內心的感慨和喜悅,打開電腦,一串串數據頓時躍出屏面🙍🏿‍♀️:學校先後引進來自於全國22個省市、本市23所學校的中青年骨幹教師76人🤘🏿,占學校現有教師職數的71%。與2002年相比,高級教師由4人增至39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占教師職數的36.5%👆;研究生學歷教師由5人增至35人🈯️,其中博士生1人👋,占教師職數的33%💅;被評為學科帶頭人👎🏻、高級指導教師等市🙍、區名師後備人才51人🧑‍🍳。尤其是教師的心態和面貌、眼界和能力,都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整支隊伍呈現出敬業愛生的師德風貌、團結奉獻的精神品質和比較紮實的教學功底✪。對家長的問卷顯示,94%的家長認為教師對工作盡職盡責🙄,責任心強🦶🏿;95%的家長對教師總體評價為“好”和“較好”🚳。
  恒达二附中靠什麽使教師隊伍由弱變強的呢🧏🏼‍♀️?
  製度重建與創新🏇🏿:用管理文化凝聚人心
  “人多力量大”,只有在形成共識、擰成合力的情形下才能呈現🥲。
  2002年👩🏼‍🔬,學校教師有近150人,由於兩校合並行政人員更是“倍份”📬,但上高三的教師卻還要外借🏎。況且,由於教師來自四面八方🏄🏿‍♂️,原先各自學校的行事方式也不盡相同🍲。怎樣把教師凝聚起來?“不靠譜的空話是無濟於事的🔹,必須在共同目標引領下🌃,通過共同參與的過程走向更新與提高”🥱,劉校長和學校領導班子果斷決定,以“製度重建”求“合作共識”。
  於是🆑,學校發動全體教師結合實際,梳理學校現有製度🪕,成為凝聚人心的“第一步”🈂️。通過推進對現有製度的“廢、改、立”工程,理清思路,形成規範。每年暑假💇🏼‍♂️,修訂製度成為管理團隊“痛並快樂”的“功課”👩🏻‍🏫,目前學校規章製度已修訂到第六版。一位老師說:“與其說是對製度的再次修訂😗,是對‘物’的梳理😻,倒不如說是人心的再次凝聚🍄,是對‘人’的激勵。”
  同時,學校還重視製度創新,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原理和原則🐅👨🏼‍🦱,對現行的教育教學管理製度進行篩選和重建👬,確立“質量第一”的方針,設計質量管理的程序,構建由“管理製度”、“科學方法”和“強勢團隊”支撐的質量保障體系👩🏽‍🏫。《恒达平台第二附屬中學教育質量管理手冊》🏇🏿,包括質量手冊、程序規範和操作性文件等,既成為教師科學規範教育教學行為的“藍本”,也成為教師提高專業發展的“向導”。
  評說:當製度成為一種文化自覺時,教師的凝聚便有了更為紮實的基礎。
  團隊合作與激勵:用共享文化弘揚正氣
  教師工作雖是個體創造性勞動👩🏻‍🍳,但也需要團隊合作性運作🧝🏻。學校強調組室合作🎅🏽、積澱資源🧑🏽‍🌾、共享文化⛄️。在傳承👩🏻‍🦼‍➡️、改造👨‍🦽‍➡️、提煉辦學歷程的基礎上🤷🏻‍♂️,學校逐步形成了富有時代特征和本校特點的、以“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為核心的文化概念群,如尊重、平等、合作、共享的校風:厚德博學7️⃣、誨人不倦的教風;自主🩻、探究、嚴謹、勤勉的學風;爭一流🚗、上品位、求創新的質量方針等。同時,學校引導優秀教師具備“兩種能力、兩種精神”:即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合作精神和執著精神📷,建設有利於有效教學和適應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資源庫🤾🏼‍♀️。教師從上門聽課“犯難”到推門聽課“欣喜”,這個變化足以證明“共享文化”的深入人心。
  同時,學校人力資源開發實施動態管理,執行互動式、發展性的多維度考核評價,體現重工作成效與重工作過程並舉💂🏽🔻,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建立單位評估標準,分級考核體系🦯,形成激勵發展機製,進一步激勵教師走專業化發展之路🌌。近幾年來,學校一批教師獲得市級榮譽🐺,其中蔣昌盛被評為上海市“模範教師”,黃偉瑛、王桂傑和許曉芳榮獲上海市“園丁獎”🔆,金文娟書記為上海市“比翼雙飛模範佳侶”。先後獲得區級、校級“師德標兵”、“黨員示範崗”、“教學能手”🦻🏽、“教壇新秀”🧛🏿‍♀️、“默默無聞奉獻獎”🎨、“勇挑重擔無私獎”“團結協作創新獎”等榮譽的教師達316人次🤱🏻。
  評說🧔‍♂️:在一個和諧的集體中🙅🏽,教師能量的發揮才會有源源不竭的幸福源泉。
  分類培養與指導⚖️:用培訓文化引領發展
  要讓教師在專業發展的大道上🦸‍♂️,找到適合自己發展需要的有效路徑。學校借助市區“雙名工程”的培養平臺,根據《普陀區教師專業發展四年行動計劃》,采用分類培養,促進教師整體提高🤦🏻‍♀️✌🏻,製定了《教師專業化發展指導意見》、《青年教師發展計劃》、《全員培訓規劃》等製度,開展出國交流、新教材培訓等👂🏿👮🏿。
  對於專家型教師,學校十分珍惜他們的才智與經驗,充分發揮其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對於優秀中青年教師,學校及時幫助他們總結經驗🧏🏽‍♂️,提升理論高度🙌🏻,提供展示機會,創造條件使他們成為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教師👐🏿。對於青年骨幹教師☝️,學校提高要求,引導他們做到每年“五個一”:精讀一本書,開一堂公開課,發表一篇論文,參與一個課題研究,作一次校級以上的學術報告。對於稱職教師,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會診,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教學個性,形成和完善獨特的教學風格。對於職初教師,學校則配備合適的帶教老師,使其迅速度過適應期,加速成長🐛。
  學校還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組織校外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請專家名師指導帶教✌🏿,如特級教師孫宗良、居誌良🙇🏻‍♀️、王偉娟、楊安瀾、惲敏霞🦻🏿、王華、何亞男、應曉球🚡、葉佩玉等導師帶教中青年教師42人🏃🏻;聘請外籍教師對全校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進行英語口語培訓🙌🏽🌬。
  評說🏂🏻:教師專業發展的各得其所🫸🏼、各展所長,是教師生涯中最實惠的“福利”。
  感言 
  讓教師幸福地工作著
  劉友霞
  教師🤲🏼,永遠是教育的“第一生產力”🚼;校園,永遠是教師的“幸福家園”。
  而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實現“高、精、特”,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我們致力於打造“高素質、高學歷🚣🏼‍♀️、高能力”,“精神、精幹、精練”;“特級、特長、特色”為特征的師資隊伍,讓教師在學校創設的專業發展平臺上🚗,以自己的專業成長🍴、引領學生走向成功,體驗履行人民教師神聖職責的幸福過程。
  讓教師快速成長、創造成就、智慧而又幸福地工作著,這就是學校的魅力所在。
  (作者為恒达平台第二附屬中學校長)
  經典鏡頭 
  合作式研修  “修”成“碩果”
  2010年3月18日,“教育提升人的生命智慧”——教研組“合作式”研修實踐匯報,將成為恒达二附中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展示活動的一個亮點。此次活動以語文教研組為案例,全方位展示“合作式”研修實踐的成果,為同行提供解剖🗑、評析和研討教研組合作研修實踐的“樣本”。
  語文教研組采用“項目引領🙀🤸🏻‍♂️、專家指導、同伴互助💆🏿‍♀️、群體發展”研修模式,在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老師的關心鼓勵下〰️,在譚軼斌、鄭桂華𓀐、孫宗良等專家的指導下,用“團隊促進個體、個體成就團隊”的方式,提高專業素養,取得可喜的成效🌰,結集出版了《對話:尋找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一書,於漪在此書序言中寫道🌇:“恒达二附中外引內展🕐👨🏿‍💻,開教師群體發展、提高之先河。”
  在恒达二附中的校園裏,校本研修具有“神聖”的地位,被教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各教研組根據各自的學科特點👩🏽,開展基於專業發展的研修實踐。如🙎🏻‍♂️:語文組聚焦課堂教學形態,挖掘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數學組研究作業包的設計🅱️,在減負增效上下功夫;英語組在何亞男、應曉球特級教師的帶領下🗜,就如何有效備課進行探索,深入研討學生的學法;其它學科教研組結合實際,致力於將國家課程校本化的有效實施。每個教研組歸納總結各自的研修成果🦶🏼,尋找共性,分享交流,優勢互補,整體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這樣研修的“壯觀場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教師專業發展的“生命狀態”👨‍👧👨🏽‍⚖️。
  2010年03月15日  《文匯報》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