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劉中民:災難醫學學科建設邁入正軌

來源:《健康報》   時間🧗‍♂️:2011-11-25  瀏覽:
     沒有災難醫學 很難將損傷最小化
     建立“災難醫學”專門研究機構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了🚑!為此,中華醫學會第84個分會——災難醫學分會將在12月上旬成立。
      ——劉中民
      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後,劉中民放棄了自己作為奧運火炬手參與火炬傳遞的機會↙️📀,而是加入了上海市衛生系統抗震救災醫療隊,於5月18日作為上海第二批醫療救援隊的成員飛抵四川地震災區開展救援工作。在具有“最後孤島”之稱的重災區草坡鄉,連續作戰12個日夜,艱難完成了63名傷員和100多名傷員家屬的轉移工作……
      正是汶川地震災難救援中暴露的多方面問題🧍🏻🙎🏽,如專業救援隊伍建設、現場救援力量配備、搶救手段及物資準備等的嚴重缺失和匱乏,讓劉中民意識到災難醫學的重要性。“不然,很多傷員就不會被截肢,也不會發生傷員被救出來,而後又很快死亡的事件了💪🏻。那是一種災難救援的低效和徒勞。”話語中,劉中民依然顯得很痛惜👩🏻‍🎨。
      劉中民介紹,近年來我國接連不斷地發生自然災難、人為災難💇🏿‍♂️,以及復合型災難。災難發生後,大多數緊急趕赴災難現場的醫療救護人員缺乏災難醫學的專業培訓,不了解災難醫學救援的特點🦸🏿‍♂️,缺乏災難醫學救援的特殊技能;在管理層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可操作性不強,不同部門、行政區域🈴、上下級和友鄰區域間的應急預案無法對接,缺乏專業的現場醫療衛生需求評估🙎‍♂️,災難現場的搜救與災難醫學救援缺乏無縫對接👨‍👩‍👧‍👧,而與一線的醫療救治相配套的後勤保障體系👨🏻‍🍳、通信聯絡體系也不完善,這些都使得災難醫學救援的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應急預案的製定、救援力量的組織💆🏼、藥品器械的儲備、傷員的後送、信息溝通與協作都急需科學系統的災難醫學理論來指導👆🏻。
      災難醫學研究 涉及十幾個學科
      簡單說👩‍🦽,災難醫學就是研究如何減少災難所引起的負面健康效應的科學。災難醫學涉及的學科很多,因而其成員的組成範疇也很廣✍🏿。
      ——劉中民
      災難醫學是研究在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所造成的災害性損傷條件下實施緊急醫學救治、疾病防治和衛生保障的科學。災難醫學的目標:一是預防或減少災難引起的人員死亡和殘疾⏯;二是為災難受害者提供即時✌🏼、有效的醫療衛生幫助;三是幫助災區衛生系統和衛生能力快速🤙🏽、穩定恢復重建😩。
      劉中民介紹,災難醫學研究和實施災難救治涉及災難每一階段的全面幹預措施,針對各種原因引發的災難😚,從預見及預防災害損傷,到事件突發應急處理🤿,再到災難後續及後發問題解決,以醫學科學為主進行的災難全過程幹預。因此,災難醫學的發展需要與核醫學、放射醫學、化學、生物學🛎🏄‍♀️、公共衛生學🤾🏼‍♂️、醫學心理學、重症醫學👷‍♂️、康復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影像醫學等醫學內部多學科、多專業的協作,以及災難學、管理學🤞🏻、心理學、氣象學、地質學🚎、天文學👨🏿‍🚒、水文學🫵、建築等醫學外部多學科、多專業的協作。
      劉中民強調指出,成立災難醫學分會的宗旨是通過推動和開展災難醫學的研究、轉化以及教育培訓,為衛生應急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推進災難醫學學科體系發展,提升我國災難醫學救援的水平,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災難醫學分會的組織構架👧🏽、參會人員與其他分會不同✍🏽,不僅有受過培訓的救援人員🪱、相關管理人員,而且還包括衛生相關應急部門、城市減災防災委員會、地震局急救中心人員👑,以及災難醫學救援設備企業人員等。總之🍁,災難醫學分會的範疇很廣。
      災難醫學人才 需要專科培訓
      災難醫學醫生也需要專科培訓,成立急診與災難醫學系將是有效途徑之一。
      ——劉中民
      劉中民介紹說🤽🏽‍♂️,恒达平台附屬上海市東方醫院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急診創傷中心,同時引進了與國際接軌的EMSS急救系統和創傷專科醫師培養晉升製度☀️。目前醫院已建立起一系列的臨床快速反應機製和流程,變綠色通道為確切救治單元💇🏼‍♀️👨🏽‍🎓,強化創傷急救的時效性和快速反應性🏞,從便捷掛號到快速診斷到急診手術全程無縫隙鏈接,在搶救多發傷及術後監護中采用多學科立體交叉,確保搶救成功率的提高👨‍⚕️。急診創傷外科目前擁有120余名訓練有素的醫護人員。
      近年來🐘,上海市東方醫院每年為政府承擔大量的重大醫療保障任務,如APEC首腦會議👸🏿、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亞行”年會🕺🏽、《財富》國際論壇、《福布斯》全球總裁會議👩🏻‍🏭,以及多國政要訪滬🙉。
      由於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2008年在恒达平台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急診與災難醫學系🏎,劉中民等在引進國外先進的災難醫學救援培訓課程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組織編寫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災難醫學教材🧗。與傳統臨床醫學教育不同的是,醫學生除了接受傳統臨床科學知識外,又懂得了現代災難醫學救援的科學知識,而且還親赴災難實地進行醫療救援與演練🏑👈🏿。今後,對於災難醫學分會而言⛴,其災難醫學救援人員的培訓體系將分為1~5級🧑‍🤝‍🧑🙅🏼,分別針對普通公眾(重點是大學在校生)🫎、第一目擊者(重點是警察、消防隊員等特殊職業者)🙍🏿‍♀️、普通醫務人員🧀、急救及ICU人員、專業醫學救援隊成員✋🏻。
      劉中民說,在災難醫學分會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我們將針對各種不同的災難類型,研究配套的醫療衛生救援應急技術預案;研究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的防災減災模式,組織試點、後續交流研討和推廣,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災難應變能力🦹🏻‍♀️。同時結合我國國情👳🏻‍♀️,製定我國災難醫學救援的技術標準等技術規範性文件,如醫學救援人員的行動導則✪、守則標準🧗🏻‍♂️、醫學處理規範、衛生應急的裝備(含藥品)標準、醫藥衛生物資的捐贈和管理指南👦🏻、統一災難醫學的有關名詞等。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