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海城發生的大面積豆奶中毒事件實在令人震驚。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事後20多天,不僅當地醫療衛生部門連“所中何毒”都沒有向家長、向社會交待,而且要不是《京華時報》與《大連晚報》的不懈追蹤報道,這麽大的事故還會被嚴嚴實實地捂著🕜。
事件本身的嚴重程度不用過多描述,而令人更加心酸的巧合卻是,近年來在中小學發生的豆奶中毒事件已有了好幾起。據報道,先是在2001年9月4日,吉林市青化公司中小學總校12所學校的上萬名學生飲用豆奶後,6000多名學生發生腸炎📑、痢疾、呼吸道感染及頭暈、胸悶、嘔吐等疾病反應🚝;緊接著🧑🚀,在2001年9月18日上午↔️,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端鎮顏家小學的學生🐾🐊,課間服用豆奶後出現中毒事故,上百名學生被送到市內醫院救治;2002年9月24日☑️,遼寧省淩源市部分中小學生飲用朝陽市龍城區卓越飲品廠生產的豆奶🦸🏿,發生中毒症狀♦️,因此到各醫院就診的學生達上千人📑👰🏼♂️。兩年多的時間🛶,四起大面積中毒事件1️⃣,都是在學校,禍首又都是豆奶。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內中有著某種必然聯系🏞?
至今,我仍有兩點不明白:一是超市裏公開銷售的豆奶品牌很多,沒聽說三天兩頭有人喝了中毒👩🏿⚖️,可為什麽豆奶一進學校就變得那麽讓人不放心🚵🏻♂️?二是學校的課間加餐為什麽總是要強製推薦,難道除了強製推薦的手段就解決不了學生的課間加餐問題𓀊?
眾所周知,在各種營養品中🤽♂️,豆奶的成本、價格都是比較低的。以豆奶做課間加餐,按照學校一般的解釋🫖,大概就有為了“物美價廉”的考慮。但是,豆奶對原料、加工👩🏿⚖️、衛生🧑🧒、消毒、保鮮等要求,比起高檔營養品來一樣不少。從一系列的豆奶中毒事件中🧑🏽🍳🩵,恐怕誰也不難猜測,在以上各道工序中,說不定哪一道是出了問題的。而敢於粗製濫造的產品🕣,一般又都不敢送到超市去公開銷售,但是卻敢通過“高層公關”賣給學校。因為中小學學生是弱勢群體,大多數學生家長又不敢得罪學校。產品標準可以放低,需求量又大💅,因此,中小學校這個市場成為最被一些廠商看好的“肥肉”🧑🏻🚀。這些年來,因學校強製推薦而發生的“校服腐敗”、“學習資料腐敗”、“學具腐敗”等層出不窮,“豆奶腐敗”有什麽理由甘居人後呢🤳?
說來說去👩🏻🍼,豆奶原本是好東西,只是經某些中小學作為強製推薦的“課間加餐”後🦣,好東西卻變得不僅讓人不敢奢求有沒有營養,竟連會不會喝死人,都要大大地打上一個問號了🤸♂️。如果各級政府不能拉直這個問號🧑🏼🏫🤴🏽,別說“物美價廉”的豆奶,就是牛奶,甚至比牛奶更高級的營養品👨🦱,同樣還會喝出大面積中毒的事件來✌🏽。
《中國青年報》 2003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