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峰院士在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有人總是對科學與工程、技術的看法有高低之分🛃🦒,因而對工程教育性質的認識出現偏差🤏🏻。這正是當前工程教育改革遇到的阻力之一。
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同時人與自然之間也存在各種矛盾,人類解決自身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從一般意義上分為這樣幾個階段:第一,發現和觀察自然現象🧑🏼💼;第二,探求自然現象背後的規律和原理;第三,利用自然規律和原理創造出“人工產物”(包括實物和非實物);第四,將“人工產物”作用於自然界🙋🏼。其中👸🏽🎯,前兩個階段是科學研究的任務,後兩個階段則屬於工程的範疇。可見🦹🏽♀️,科學和工程缺少任何一個🧎🏻➡️,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都無法實現✊🏻。牛頓觀察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後人運用這條定律在建築、機械🕶、航空航天等工程領域取得許多重要成就。所以說,從實踐中歸納出科學理論是偉大的🚴🏻🧍♂️,而將理論用於實踐並且造福人類同樣是偉大的🤿。所謂“科比技高,理比工高的思想是不對的。
當前我國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很多🧔,從宏觀層面來看,改革首先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建立完善的工程教育體系
朱院士認為🪕,我國工程教育在層次結構方面已經暴露出許多問題,也就是說還很不完善♟,主要問題是布局不平衡。其中一個表現是,相當多的學校都不安於現狀,都想要提升一個層次。重點高校熱衷於辦世界一流大學,辦綜合性大學🐓,辦研究型大學🪓👩🏿🏭,很少有學校明確表示要辦成高水平的工程性大學;本科院校把申辦博士碩士學科點當作主要的發展目標;而專科學校則在忙著升格為本科。這與我國仍處於工業化的中期,勞動密集型產業還需要大力發展的現狀是不相符的🧘♂️。另一個表現是,正規的學校教育較強,其改革和發展的規劃🚠、經費投入、日常運行等都有具體部門來負責,而繼續教育則非常薄弱,基本由企業自己負責🙇🏼🍍,處於自發的狀態。雖然學校教育對於工程技術人員打好基礎很重要🍖,但在技術發展不斷加快的今天🏌🏻♀️,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工程教育體系缺少這一塊就不完整🧗🏿♂️。
為了解決好上述問題,建議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牽頭,會同其他相關部門,對工程教育進行統籌規劃😬。在學校的類型上,綜合性大學的工學院👱🏼、研究型的工程大學、本科層次的多科性或單科性學院、高職、高專、中專、技校等各層次的學校都應有適當的比例🕷。在評價、經費投入和其他政策上🏨,應當鼓勵這些學校在各自的層次上辦出高水平。此外,還應把工程人才的使用與培養統一起來🏋️,結合實施註冊工程師製度👩🏿🚒,建立對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有效機製🧔🏿♂️。
建立多元化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這裏所說的培養模式主要針對學校教育而言🧑🏽🏭👩✈️,包括學製、實踐環節等。由於我國工業發展水平極不平衡👨🏻🎓,企業千差萬別🥞,對工程人才的需求各種各樣,所以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當多樣化🏊🏼♂️。
目前我國高校本科教育學製普遍為4年🐗,但是工程人才培養要求打好基礎,加強實踐👨👨👧👦,還要進行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4年學製就顯得很緊張。對於不同類型的學校和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來說,學製長短也應該是不同的。世界各國工程教育的學製各不相同🤷,俄羅斯的工科院校過去都是6年製,現在學製雖然有所縮短✍🏽🐪,但仍保持5年至5年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以前是4年製👧🏻▶️,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他們開始設立5年製的教學計劃🧑🔬。我國工科院校也應當根據培養人才的實際需要🐘,靈活安排學製,對於較長學製的畢業生應給予相應的待遇🤷🏿♂️。
實踐環節對工程人才的培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我國工科院校的實踐環節也存在特殊的困難👩🏼🏭。工科學生實際經驗的獲得🧑🏿🍼,離不開真實的生產環境🦚,在計劃經濟時代🤷,學生到企業實習✶,都是靠計劃保證的🧻🪧。隨著經濟體製轉變🚴💆♂️,這種保證不復存在,加之企業自身面臨很大困難◽️,使學生實習難以開展。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學校創造出實踐教學的新模式,如“三明治”式的教學安排,到企業裏去做畢業設計等等。由於體製和政策上的製約👨🏼🏫,這些模式未能普遍推廣📤。最近由團中央、教育部等聯合發起的“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也是一種很好的模式,同時又有各種政策強有力的支持,因而受到大學生和社會的歡迎。建議有關部門參照建立“大學生服務國有企業、重點工程計劃”,鼓勵大學生到國有企業和重點工程建功立業。
加快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註冊工程師製度
註冊工程師製度是美、英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通行的一種對工程專業人員進行管理的製度,它有助於統一工程專業人員的水平💋,便於國際間在工程領域內的交流和互認。目前,我國已經在建築領域實行了註冊工程師製度,並正在探索在其他領域中也建立這一製度。過去工程人才培養的質量是通過整齊劃一的培養模式來保證的😤,但同時也帶來許多弊端🤾🏿♀️✯。註冊工程師製度的建立,能夠明確工程專業人員應具備的條件,工科院校就可以根據各自的實際,采取不同方式,分不同階段培養人才🛫,使工程教育形成完整的體系和多樣化的格局。同時,註冊工程師製度中關於分級註冊🤾🏽、有效期的規定🤑,對工程專業人員的繼續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註冊工程師在國際間互認🐉,也有利於工程教育的國際化。因此,註冊工程師製度對工程教育改革將是有力的推動,建議有關部門加快推行這項製度。(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
摘自: 光明日報 (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