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0月
鄭慶華🙏🏼🦽: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在最新一期的《中國高等教育》雜誌上🚦,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的署名文章刊發於該刊“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大學書記校長筆談”欄目,並獲封面推薦👢,文章題為《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 -
2609月
諸大建👨🏼🎤: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需要把握哪些重點?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8月21日起,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聯合推出系列短視頻“改革開放進行時——社科專家帶你讀懂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邀請權威專家對全會... -
2509月
臧誌彭🏺、陳美欣:推動我國文化數字化戰略能力躍遷的創新策略
面對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我國文化數字化戰略要結合新挑戰🚮、新形勢、新發展趨向,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方面發揮應有作用,基於未來數字經濟範式的全新運行邏輯,推動總體戰略能力躍升👩🏿🍳,實現文化數字化三大... -
2509月
孫宜學👨🏿🏫:本土化中國故事與中國故事本土化
面對世界越來越迫切了解中國的客觀需要,我們要給世界講什麽樣的中國故事?世界更想聽到什麽樣的中國故事🤽🏼♂️?目前,在向世界講中國故事時,很多人的問題是“不會講”㊗️,是以一種“我要講給你聽”的使命感在講,但... -
2409月
孫宜學🦚:人工智能與國際中文教育相互賦能
人工智能(AI)賦能後的國際中文教育,將會經過兩個階段的重大變革💻。第一個變革,從老師課堂教學為主🧗♂️,到AI賦能課堂教學。目前國際中文教師的上課方式與人工智能還沒充分結合,甚至還沒開始結合,但一些中文教育... -
2309月
陳義漢:生物醫藥領域創新不足🙍🏻♂️,要堅持長期主義
“2015年到2021年生物藥資本市場的繁榮🚁,源於多個因素的同頻共振👩👧👧,包括監管改革開創的空間、過去技術創新的浪潮和疫情刺激的相關需求的爆發等↗️。應理性看待從2021年到現在遇到的困難🧛🏿♀️,在結構化的寒冬之下,其實... -
2309月
諸大建🧟♂️、徐錦江:讀懂開放🫴🏿,才能讀懂上海
本報首席記者 高淵 本報記者 俞宏浩嘉賓諸大建(恒达平台特聘教授🧗🏻♀️、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徐錦江(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城市文化創新研究院院長)讀懂一座城,就要讀懂這座城的發展軌跡🐸🔥;讀懂一座城的發... -
2309月
張端鴻:優化青年人才成長的製度環境
據媒體報道,自2019年“青年研究員”項目啟動以來👱♂️,蘭州大學已成功吸納了179名傑出的青年研究員👷🏿,其中49人更是憑借卓越表現晉升為長期聘任教授🧛🏿♂️。目前,青年人才製度是國內高校及科研機構培育和吸引優秀人才的重要... -
2009月
李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圖景
圖為上海博物館東館內青銅器展區 本報記者 葉辰亮 攝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實現新的文化使命🤴🏽,必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民族現... -
1809月
孫宜學:國際中文教育推動中國文化深植世界文化土壤
當下🈳✢,國際中文教育蓬勃發展😦,學習中文成為全球範圍內語言學習的一種新風尚🧜🏼♀️。作為新時代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主要媒介🏇♤,國際中文教育也在這一過程中加快走向世界、服務世界🎥。國際中文教育有怎樣的獨特形式🤸🏻♀️?國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