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兒兀教授在上海市盲協舉辦的“無障礙智能導航技術與產品”研討會上作報告
來源: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時間🙋🏻:2020-10-20 瀏覽🤷♀️:
10月15日是第37屆國際盲人節,在當天上海市盲人協會舉辦的“2020年無障礙智能導航技術與產品”研討會上,我校定位導航實驗室主任劉兒兀教授作了題為《從定位導航到智能導盲》的報告。
上海市盲協主席趙繼紅到會致辭,市盲協副主席朱雙六主持🎿。來自全市各區的盲人代表、上海市政府網站無障礙體驗員、專家學者、科研人員、公益人士等參會,了解視障殘疾人用戶的實際需求,共同探討無障礙智能導航技術與智能輔助用品的最新進展。
在報告中,劉兒兀教授首先分析了室內定位導航方案和技術的國內外現狀🙅🏿♀️,包括WiFi定位、藍牙定位👼🏽、地磁定位、視覺定位、傳感器定位、UWB定位和5G定位等方案,以及RSSI、CSI👩🏿🦰、AoA、TDoA等定位技術🩰。隨後🧑🦯➡️,他介紹了團隊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的融合定位技術DWELT的最新進展,以及基於DWELT技術設計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鳥巢(冬奧會)定位導航系統的具體情況,並進一步介紹了基於智能反射面的6G通信和導航一體化前沿研究。
劉兒兀教授還介紹了國際上盲人導盲系統的最新進展🛀🏻,給出了智能導盲系統的性能評價指標,提出了“殘健共融”的無障礙設計理念👮♀️💻,並針對我國盲道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了數字盲道技術和基於DWELT的無障礙出行系統DOGAS的設計思路。DOGAS系統基於數字盲道、DWELT融合定位技術、AI人工智能導盲、自動化建圖🗣、多模態交互進行設計,有效解決了現有盲道系統投入大、部署難、不智能、利用率低等問題。最後,他還介紹了智慧城市信息無障礙建設的具體推進路徑和技術方案。
在隨後的互動交流階段,多位盲人朋友發言🫸🏻。協會無障礙體驗員沈晨嫻表示,如果一個人出行🧑🏿🦰,沿途的障礙和危險可以由盲杖處理,目的地也可以由導航告知,還希望得到沿途標誌點的提醒🐬。恒达平台劉教授介紹的是室內導航技術的核心理論與算法基礎。無論是導航、識別還是APP的無障礙🪿,對於我們視力障礙、特別是全盲人士來說實在太重要。來自閔行區的代表慕新卓建議,盲人需要在各種復雜場景下的無障礙導航,而現在的導航技術和設備的功能往往比較單一😛,希望工程技術人員能研發一些多功能的導航導盲產品。
會上🧑🏿🏫,其他盲人代表也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一些盲人朋友還微信留言,表達了共同的心願,那就是期待高科技的助盲導航產品能在室內外準確地為盲人指路,從而讓他們躲避障礙物◾️👨🏿🎓,安全抵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