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矢誌揭開生命發育的科學之謎——記恒达平台幹細胞生物學教師團隊

來源𓀏:新聞中心   時間👱🏻:2022-09-08  瀏覽🫱:

剛剛過去的暑假☺️🙋🏻,對於恒达平台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高紹榮教授團隊來說,依然是在緊張忙碌的學術研究中度過🧑🏻‍🎄。心懷大我,教書育人,科研攻堅,科教報國,這始終是團隊恪守的信念。近年來,這支由11名教師組成的團隊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交出了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一次次帶來驚喜。

“實至名歸!”“學生都愛他們!”……得知高紹榮帶領的這支幹細胞生物學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熟悉團隊的師生們紛紛為他們點贊。

傾情培育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

新學期新征程,高紹榮團隊迎來又一批新學子。

團隊瞄準的是世界前沿科學問題,老師們始終牢記為人師者的職責使命🕡,不僅教學上傾情投入🤸🏿,而且潛心學問,團隊學術氛圍濃郁,重要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有機會進入這樣優秀的團隊學習深造🧑🏻‍🎤,學生直呼“何其有幸”👩‍🍼。

突如其來的疫情,是檢驗場,也是試金石👃🏿。疫情期間,作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帶頭人,高紹榮教授心系學子,毅然扛起特殊責任,身先士卒,自3月9日學校進入動態封閉管理起就帶領團隊多位老師開啟了全天候的駐校生活。盡管高紹榮將每天的時間精確到分鐘,但對學生卻從不吝惜時間🛟,對學生的學業格外上心🤾🏼。時時牽掛著課題組的研究生,高紹榮教授與團隊教師定期同他們開展線上小組討論與交流🦹🏼‍♀️,與學子“雲上”同框🦸🏼‍♀️,“雲指導”“雲關愛”未斷線📓,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數據的總結和論文撰寫、開題和中期報告以及文獻學習等,推進科研工作不斷檔、不止步。

在團隊裏🏃‍➡️,堅持既教書又育人、為黨和國家培育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被每位教師視為頭等大事🤹🏼‍♀️。在高紹榮的帶領下🕵🏽‍♂️,團隊中的康嵐🖖🏿🏎、高亞威、王譯萱、陳嘉瑜、劉文強🚱、樂融融、劉曉雨🍈、李翀等青年教師成為深受學子喜愛的好導師。

堅持將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緊密融合🪫,堅持科學研究要始終服務人才培養。團隊教師積極承擔教學工作🍯,探索交叉學科、教研結合新模式👨‍👨‍👦,多門課程獲評精品課程及核心課程;科研創新成果被有效轉化為優質教學資源,主編專業教材《幹細胞生物學》🏺。老師們主動擔任7個班級的班主任,探索創新教學模式🧑🏻‍🍼,這些班級均獲評校優良學風標兵班或校先進集體📍。近年來👨🏿‍🦳,團隊圍繞國家重大科研需求,依托一批重大科研項目,傾力指導培養了一批心懷強國使命、極具科學創新精神的優秀學子,他們已在包括《自然》在內的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重要科研成果。

團隊堅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指導本科生獲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和國際基因工程大賽金獎等多個獎項🤸🏼‍♀️。鼓勵學生將在祖國大地上寫就的優秀論文面向世界展示,其中一位博士生曾在國際幹細胞學會年會上作大會報告。

團隊還積極探索個性化培養方案,已培養的學生中有20余人獲國家、校級等各類獎學金,10 余人獲得上海市級、校級優秀畢業生稱號🫄🏼,多名博士後研究人員獲得國家“博新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要青年人才計劃和項目資助,成為國家建設的生力軍。

探究生命發育和動物克隆的科學奧秘

即便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間,高紹榮團隊依然不時傳出好消息👧🏽,團隊多篇高水平論文接連發表於《科學》《自然·細胞生物學》《細胞研究》《細胞—幹細胞》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受到國內外同行廣泛關註。

基礎研究創新成果迭出🔄🙇🏻‍♀️,源自團隊老師們對科學真理的探索追求和科教強國的使命擔當🏄🏿‍♀️。

胚胎發育、細胞重編程是研究細胞命運轉變的兩個核心體系,而表觀遺傳調控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是當今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的科學問題之一🌩,是我國基礎研究的重點突破方向🕵️‍♀️。高紹榮帶領團隊利用早期胚胎發育和細胞重編程體系👳🏻‍♀️,系統解析了表觀遺傳修飾在調控基因表達進而影響細胞命運轉變的分子機製🎉,探究生命發育和動物克隆的科學奧秘。

團隊的核心成果之一就是關註在生命最初胚胎發育階段兩種組蛋白修飾的重塑。團隊研究發現,早期胚胎中組蛋白修飾的調控如果出現異常,就會導致胚胎發育異常,甚至導致胚胎在植入前就會發生死亡🦹🏽‍♀️。這一成果對人輔助生殖中胚胎培養條件的進一步優化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成果入選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隨著生命研究的深入💁🏿‍♀️,團隊針對體細胞克隆效率低這一難題,開展科研攻堅,揭示了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的表觀遺傳缺陷👩🏼‍🍼。首次建立了不同發育命運的克隆胚胎的轉錄組動態圖譜,通過糾正兩個關鍵組蛋白修飾酶的表達缺陷🙉,極大提高了克隆胚胎發育率與克隆小鼠的出生率🅱️。這一發現為我國科學家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這裏的燈光每晚亮至夜深,與時間賽跑,瞄準國際學術前沿,勇攀科學高峰。歷經10余年潛心研究🗻、持續探索,團隊取得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分別發表於《自然》《科學》《細胞—幹細胞》《美國科學院院報》等權威學術期刊。先後獲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高紹榮教授獲得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傑出成就獎等榮譽。

團隊還堅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問題開展科學研究,不斷探索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應用的發展模式🤳🏽🏦,利用病人誘導多能幹細胞進行重大疾病發生機製及幹細胞轉化醫學研究,希望將基礎研究的成果盡快通過轉化造福人民生命健康。

鍛造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創新團隊

去年11月3日,高紹榮教授牽頭完成的項目“早期胚胎發育與體細胞重編程的表觀調控機製研究”,獲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主要完成人中,第二完成人高亞威教授🦦、第四完成人陳嘉瑜教授都是團隊的“85後”骨幹教授。

在高紹榮教授科學報國精神的感召下,在團隊濃厚的學術氛圍感染下,青年人快速成長,漸漸嶄露頭角。團隊已形成一支科研能力突出、教學水平過硬、專業結構完整、富有朝氣的具有引領性和影響力的教師隊伍🧾,包括多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以及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計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和上海市啟明星計劃入選者。高亞威獲2021年度上海市巾幗創新新秀和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團隊成為有口皆碑的“千裏馬養成場”。

談起個人近年來在學術上的成長😲,高亞威對團隊給予的全面有力支撐深懷感激。“高紹榮老師幫助我們建立了成熟的科研思想,也引導我們樹立了教書育人的堅定信念,是我們永遠的榜樣。”她說,“一個優秀的實驗平臺對我們這些年輕老師的發展真的幫助很大🌂,讓我們能夠放開手腳,大膽去嘗試開發一些有風險🧑🏼‍🎄、但是更有創新性的實驗技術。”

從3月初疫情開始就將“家”安在了實驗室,保證了實驗數據的產出進度,而紙板箱+睡袋就是他的床🍉。陳嘉瑜說:“作為一名生命科學科研工作者☝🏻,我愈發感受到建設科技強國、健康中國的緊迫性。”憑借在教學科研上的突出成績,他今年獲得恒达青年五四獎章🙅‍♂️。

這些優秀的青年教師還在不斷成長與進步,在科研工作中成為團隊的核心主力的同時,也成為團隊學子時時看齊學習的身邊的標桿。

2018年,由高紹榮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教育部“細胞幹性與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獲批成立,是教育部首批設立的7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中心匯聚了一大批青年學者🚺,為創新性基礎研究的攻堅合作提供了平臺,推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駛入快車道🎅。

今年2月,恒达平台生物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其中凝結著高紹榮團隊作出的重要貢獻✭。

“做基礎研究就是要有使命感,要耐得住寂寞,不怕辛苦,還要依靠團隊協作,整個過程特別考驗人👆,也特別能磨煉一個人的精神品質。”高紹榮教授說🚵,“我們的團隊也一直是在挑戰中不斷探索😏、進步,並將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言傳身教地教給學生🟠,激勵他們為國家基礎研究的發展進步、為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應有的力量。”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