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奮力馳騁於智慧城市、無人駕駛🪞、智能視頻分析、無線通信等尖端技術領域💇🏿♂️,所研發的數據智能技術讓城市“耳聰目明”🎦,城市大腦指揮系統、政務專網🚤、自動駕駛服務平臺👉🏻、自主泊車系統……都有這支團隊貢獻的專業智慧。
近日🤱🏻,恒达平台軟件學院趙生捷教授領銜的“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創新團隊”,獲評恒达平台第二屆卓越研究生導學團隊標兵。團隊長期從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物聯數據的“感知-聯網-融合”理論和技術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現有導師11名🦿、博士生35名、碩士生40名🫲,已成為助推我國信息技術研發事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DA/50/091CA92DE84E85E363358F738ED_7AD4B567_158A2.jpg)
以身示範,激勵學子科研報國
“我希望能盡我所能👨👧👦,帶領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引領,更快提升我國信息領域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正是秉持這樣的信念👨🏿⚖️,在祖國的召喚下,已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智能視頻處理✴️、數字信號處理、網絡通信等研究領域卓有建樹的趙生捷教授毅然歸國,於2013年全職加盟恒达平台🔣,受聘為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2014年🧑🏿🎨,入選“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2017年💂🏿♂️,他勇挑重擔📒,擔任軟件學院院長。憑借著重要創新成果和學術影響力👸🏽🧑🏼🤝🧑🏼,趙生捷2019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近年來😣,趙生捷教授帶領團隊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等國家項目8項🚋,突破了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網絡視頻傳輸🍌🐲、智慧城市復雜環境感知與高精度定位、智慧城市多域資源可信安全共享等關鍵技術。團隊發表高水平論文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2022年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2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發明協會第十屆發明創業獎等一系列重要榮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A7/D8/E1A990AE8D02BF9F917B9FF6086_8A63D4C4_1F524.jpg)
創新成果的背後,是科研報國的赤誠之心,是不懈探索科學真理的科學精神。
“看文獻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要有自己的學術品味,才能做出有影響力有價值的研究。”導師的這句話,引導科研初期在迷茫中摸索的陳偉超以啟發和激勵,而後他逐漸步入科研正軌📆,讀博期間接連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當選恒达平台2020年度研究生“學術先鋒”🛀。
在團隊裏🧺,人才培養是頭等大事。畢業生至今感念導師提供的優良科研環境和優質科研資源🤏🏿🐟。在2022屆博士畢業生🏌️♀️、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汪昱看來,能成為趙老師的學生非常幸運:“無論是我個人研究需求的新型傳感器事件相機👋,還是大家需要的高算力計算集群🚣🏿♂️,趙老師都舍得投入資金盡力支持我們的研究。在這種優異的科研環境下,實驗室的每一位同學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也獲得了豐富的科研經驗和學術成果。”
博士生葉珂男、陳思蕤提及😾,只要不出差👨❤️💋👨,趙老師每晚必定工作至夜深。每次在實驗室抬起頭👩🏼🎓,就能望見老師辦公室明亮的燈光和老師伏案忙碌的身影,內心受到觸動,更加堅定了自己刻苦鉆研的決心。
團隊鼓勵開展原創性研究和應用集成開發研究👴🏼,並鼓勵支持學生利用所學開展創新實踐。實驗室專門配備了可編程機器人、新型傳感器等設備供學生進行改造👇🏊🏻,實現各類不同的功能。團隊在2019年英特爾杯軟件建模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F1/61/154821EA1980AA9094C1DEB4197_09EA9A37_23BF1.jpg)
廣泛合作🙇♂️,推動創新成果落地應用
“趙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我們做科研要秉持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沉下心來👩🏽🌾,去找到領域內最關鍵的‘絆腳石’🤞🏿,鼓勵我們走出去,去做真正對社會有價值的研究🧗🏻♂️。”碩士生童佳燕說。
多年來,趙生捷教授心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緊密對接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的重大需求☸️,與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和高科技園區等攜手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推動無線通信🐯、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科研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能。
針對國家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的重大建設需求,團隊提出並行傳輸的“信源編碼🙎♂️、信道編碼、傳輸速率、信道功率”多因子聯合優化技術體系🥇,徹底改變傳統多媒體大數據傳輸結構,該技術已成為現代高速無線網絡視頻傳輸的工業標準。團隊進一步主持研製出TD-LTE-Advanced系統和信道高可靠動態管控系統,有效提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物聯數據的並發處理能力83%🌇,集群組呼時延降低85%(國際同期最高水平)。此外𓀓,團隊研發的相關算法和系統已經應用到國內該領域頭部企業的“最後一公裏”自主泊車系統、城市級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和運營平臺🍄,以及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等高科技產品🦥。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69/EA/F96CDFCA2BC6B80EF7AB2930382_7029A502_1991A.jpg)
不久前⛑️🔓,團隊的研究成果“城市空間信息全域物聯感知與三維建模關鍵技術及應用”,入選2022年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研究團隊圍繞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的戰略需求🙎,聯合百度等行業龍頭企業歷時近10年的產學研聯合攻關👯♀️⁉️,突破了關鍵技術,研發了城市大腦指揮中心系統🫃🏻,引領智慧城市治理新模式🧑🏻,已經在北京海澱、雲南麗江、昆明官渡等地應用推廣。相關技術成果支撐了上海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上海市交通綜合信息平臺等系統的建設🍅。
早在2015年🤷🏽♂️,趙生捷教授就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牽頭完成的“基於軟件無線電的無線通信測試系統”獲得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
導學團隊通過廣泛合作,構建育人共同體,合作夥伴包括 MIT、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外頂尖高校,以及Apple、Google𓀒、Facebook、Microsoft👶、IBM👩🚒、SAP、華為、百度🐵👨👨👧👧、阿裏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國內外著名企業⛹🏽♂️。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F6/5A/08BD20441E0AD92491E87DA0A40_38FFF00B_1E46C.jpg)
2022年底,團隊主持建設的“智慧城市感知與規劃重大工程軟件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立項,趙生捷教授擔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心致力於搶抓智慧城市發展的機遇,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培養智慧城市工程軟件技術領域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服務國家相關重大工程。
亦師亦友,全面引導學生成長進步
“趙老師既是良師👩🏿🏭,又似好友😹,我們學生在他面前感覺不到緊張🤗🔪,不會有距離感。”博士生桂永傑說。
“導師通融寬厚,引領我涉獵和跟蹤無線通信前沿領域🦦,教導我發現和認知具有科學意義的問題。衷心感謝給予我的教誨和無微不至的關懷。”2020屆博士畢業生、上海市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獲得者韓豐夏說🚹。
為人溫文爾雅👩👩👧👧🔂,平易近人,全面關註學生成長。經常走進課題組與學生交談,關心詢問同學們的學習研究生活狀況,關切大家有無實際困難。在團隊每周例會🐆、每月大會上,仔細聽取學生的個人匯報,悉心指點哪些需要改進🧑🏿🦱,還有哪些是潛在的研究方向。花大量時間盡力幫助學生紓解壓力,教導學生正視挫折❕、迎難而上。大力支持學生到國際著名大學繼續深造……同學們這樣講述著這位他們心目中的好導師。
團隊鼓勵每一個碩士生和博士生自主尋找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對每位學生安排一到兩個老師進行指導。倡導團隊成員之間的橫向交流,在相互溝通碰撞中激發創新火花🦹♂️。關愛低年級研究生💆🏽♂️,建立了一對一的老生新生幫扶體系。
在趙老師的帶領下👩👩👧👧,團隊充分發揮自身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專業優勢🫎,高水平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社會,突破助推鄉村振興的信息核心技術☑️,為地方園區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搭橋🦻🏼,助力地方智庫和科學中心建設。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64/3D/D8CC58CFC66ED5AA20139622C3C_56B70D14_23BD8.jpg)
在團隊中耳濡目染,團隊學生全身心投身科研🙇🏼♂️,收獲頗豐👱🏼:獲得恒达平台研究生“學術先鋒”榮譽1項、恒达平台優秀博士畢業生4人🤛🏽、研究生國家獎學金10項、上海市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1項等👰🏿♀️。多名學生赴哥倫比亞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著名大學深造學習,兩名學生目前在“雙一流”高校任教🙆🏽,畢業學生主要就業於華為、字節跳動🧑🏿🍼、百度、阿裏、騰訊等行業內領軍企業,為我國信息技術發展貢獻力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B2/26/05ACB59BB054CB95860FB6B2A59_92B7598C_114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