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濤課題組基於外源自由基製備磷自由基中間體實現醇的直接脫氧轉化,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4-02-22 瀏覽:
醇化合物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是一種理想的替代有機鹵代物作為C(sp3)源的偶聯試劑。然而🛵,由於C-O鍵極高的解離能,以及羥基的弱離去能力,醇的轉化一般依賴於額外的預活化步驟,例如轉化為草酸鹽或黃原酸酯等🎳。目前已有一些醇脫氧轉化的途徑,但其往往適應於某一類獨特的醇結構,具有普適的醇脫氧轉化的方法還十分有限🤚。
利用RO-C碳中心自由基β-斷裂產生烷基自由基實現醇的脫氧偶聯已有報道🧑⚕️,但形成這種中間體需要昂貴的活化試劑🖲,而通過RO-P膦中心自由基β-斷裂產生烷基自由基有望提供一種高效活化醇脫氧偶聯的方式。近日,恒达平台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濤教授課題組發展了一種基於外源自由基加成得到磷自由基中間體實現醇的直接脫氧轉化的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Deoxygenative Transformation of Alcohols via Phosphoranyl Radical from Exogenous Radical Addition”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著名國際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45/A6/D5ADEFE7CB0FD00969019CD63C6_2D8329AD_16F44.png?e=.png)
研究人員以醇作為反應前體🙍🏼♀️🪈,利用廉價易得的二苯基氯膦作為原位活化試劑,以碘作為外源自由基來源,得到的膦自由基中間體β-斷裂產生烷基自由基🐢,一步完成了對醇的原位脫氧活化,高效經濟的實現了C(sp3)- C(sp3)和C(sp3)- C(sp2)的構築。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1C/FD/63A7627A32D4C8CA3E37D12B0D9_359BFDD9_4076.png?e=.png)
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方便的實現一級醇▶️🗻、二級醇、三級醇的烷基化和芳基化。反應體系可以兼容豐富的官能團以及雜環結構🧯,同時能夠實現對復雜天然產物和藥物的後修飾以及關鍵中間體的高效合成。利用商業化的氘代甲醇亦可以實現烷基或芳基的氘代甲基化反應,在藥物化學上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7A/A5/FFC49D79A6F69A0D50D0C14338E_FDB37F63_1099A.png?e=.png)
該新型策略可以實現多羥基化合物的選擇性轉化,同時用於快速獲得先前方法難以獲得的重要藥物中間體中,因此有望在有機合成化學領域發揮重要價值🧘🏼♂️。
徐濤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光鎳雙催化的不對稱還原偶聯反應以及羰基去氧雙官能團化反應↕️,該研究成果為課題組進一步實現鹵代烴偶聯試劑的綠色替代、發展醇的脫氧不對稱成鍵反應,以及碳氧鍵轉化反應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博士研究生徐文豪為論文第一作者🧑🏽⚖️,徐濤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小米青年學者基金等項目的資助👩🏽💻。論文得到了洛桑聯邦理工大學胡喜樂教授和樊超博士的大力支持。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