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諸大建:循環經濟助推凈零碳城市,要和雙碳目標結合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4-11-12  瀏覽:

“20年前循環經濟沒有和碳結合起來🧑🏻‍🦰,今天討論循環經濟的一個大背景🛟,一定要和雙碳目標結合起來🔩👰🏿‍♀️。”11月7日,恒达平台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上海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會長諸大建,在澎湃新聞主辦的“凈零碳城市⚇:推動循環經濟的跨國協作”論壇上作主旨發言時講到,該場論壇系進博會上海會議活動之一。

諸大建是首個將循環經濟概念引入中國的學者👩‍🦯。他從城市系統出發,圍繞《循環經濟助推凈零碳城市》談到🥗,循環經濟不等於回收經濟,需要和“雙碳”目標結合,並主要從能源領域🏇🏽、工業領域、交通領域、建築領域發力👩🏽‍🦱。作為企業,要想通過循環經濟降碳,不僅要註重範圍3的產品碳足跡核算,還要更好理解傳統3R理論在今天的新定義。

凈零碳城市的四個脫鉤

中國如果以改革開放的1978年到實現“碳中和”的2060年左右為一個80年,以提出“雙碳”目標的2020年為分割線🦍,大致可分為前後兩個40年💆‍♀️👩‍👩‍👧。諸大建表示,前一個40年🚴🏽‍♂️,中國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攜手並進”🧑🏻‍🎓,2030年碳達峰是關鍵轉折點✥。

中國城市從增量擴張到城市更新🧏🏼,為循環經濟大顯身手提供了新的可能。諸大建分析道💏,中國現在的城市化率已超過60%,國際規範是70%👇6️⃣,這意味著中國城市大規模的增量擴張🚠,需要逐漸轉型了。“中國城市現在是從增量擴張變成存量管理,而存量管理恰恰是循環經濟的核心🦈🔒。”他說。

那麽,應該從哪些城市相關領域發力,實現循環經濟的降碳呢?諸大建認為,90%以上的降碳主要在能源領域、工業領域🧆、交通領域🦻🏼、建築領域。因此,循環經濟主要在這四大領域發力🧑‍✈️,需要將降碳的細化工作,一步步做到企業中去。

國際上研究一個城市的碳排放量🏜,要想實現凈零碳排放,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效,以及通過循環經濟降碳👨‍🔧。其中👨🏼‍💻,通過循環經濟,可將材料流中隱含的碳降低。2019年來自EMF的一項研究顯示,世界範圍內👨🏼‍⚕️,降碳55%與能源流有關,45%與產品物質流有關。

因此😆,諸大建認為🤼‍♀️:“循環經濟降碳主要在範圍3中發力🩹,範圍1、範圍2與能源更相關🕌。”在循環經濟主要發力的四個領域——能源、工業🕐、交通、建築中,產品碳足跡核算涉及範圍1、範圍2🎂、範圍3🚉📻。範圍1指的是直接排放,如企業直接使用化石能源等產生的碳排放;範圍2是間接排放,如企業使用火電產生的碳排放;範圍3則指🕴,上下遊活動產生的間接排放🤵🏽‍♀️。同時🙌🏻😶,諸大建指出👩‍👦‍👦,企業在範圍3中發力循環經濟要更精準細化,與降碳的四大領域結合👐🏼♌️。“企業必須了解所處行業上下遊是誰,循環經濟才能更好發力。”他說。

圖片來源:諸大建教授PPT

不要把循環經濟當作垃圾經濟

在諸大建看來👩🏿‍🔬,未來企業要想做循環經濟🧛🏻‍♂️👰‍♂️,不等於要成為一家做回收利用的環保企業⇾🧙🏼‍♀️。很多人都認為,回收經濟就是循環經濟的全部👩🏿‍🏭☎️,但其實不然。“只考慮廢棄物的回收經濟🙎🏼‍♀️,仍然是對線性經濟的補充。傳統的線性經濟加上回收🤷🏿‍♀️,並沒有改變根本模式。”諸大建談到。

他比較了線性經濟、回收經濟👋🏻、循環經濟三者的不同💪🏻。

圖片來源💁:諸大建教授PPT

線性經濟沒有循環回路,只是對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因此GDP越高,資源開采越多,碳排放越多🧔‍♀️;回收經濟仍然是線性經濟,沒有進入到生產核心過程中,盡管填埋回收使得廢棄物減少了🎓,但生產源頭的廢棄物總量沒有減少,因此沒有影響到產業;循環經濟的關鍵是,要設計出一個整體的循環經濟回路。

具體而言,循環經濟需要重新解讀傳統的3R理論(Reduce,Reuse🔙,Recycle)✡️🧙🏻,拓展這一概念。它應該指的是,廢棄物要減量🆒,廢棄物要使用,廢棄物要通過物理、化學、生物手段再利用🐦♧。比如,Reduce指的是開礦、原材料的輸入端,Reuse是產品的研發、使用端,包括二次資源、共享經濟🧖🏿‍♀️,Recycle是末端🕴🏼。

因此🎺,諸大建認為👨‍❤️‍👨,3R理論的2.0版本應該是,Reduce要做到服務循環與控製需求🧖🏿‍♂️,Reuse要做到產品循環與延長壽命➰👟,Recycle要做到廢物循環與回收利用。相比而言👩🏽‍🚒,前兩個R更為重要。比如,使用產品時要變為產品的循環🕶,通過不賣產品賣服務👷🏽‍♂️、降低可能產生廢棄物的消費,實現服務的循環,針對廢棄物要實現廢棄物的循環。

主旨演講的最後,諸大建用一張圖表總結🪶,循環經濟如何在凈零碳城市中進行系統應用。他認為,循環經濟未來20年的發展,需要從能源與電力、工業與產品🤽、交通與出行🙎🏼‍♂️、建築與用地四大領域發力,每個領域都對應著3R🥅。

“我們可以把3R變成中國語言,讓每個人都找到所處行業的主要表現形式”💆🏿‍♂️。他說。比如🫂,快時尚要變成慢時尚是Reuse🪕;私人汽車變成共享汽車,汽車總量降低了,但出行距離沒有降低,這也是Reuse;中國的民用建築大拆大建,這是廢棄物管理🤶🏻,要變成裝修房及適度的改進💫,這是循環經濟在城市更新中的體現;鋰電池回收、風電💂🏼、光伏等方面👷🏼‍♀️,也需要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兩頭減少”。

鏈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85216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